非遗之美润童心-j9国际站登录

j9国际站登录微博
j9国际站登录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非遗之美润童心

2024-01-18 17:30
来源:光明日报

讲述人:湖北省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校长 吴亚玲

“我是小英雄!我们一起去送鸡毛信嘞!”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时闪闪发光的模样,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表演的这部汉剧《新鸡毛信》,帮助学校再摘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集体节目奖。

2008年,我成为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的校长。我一直在想,艺术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和快乐,更是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熏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但我也发现,中小学教育中对荆楚文化传承还存在很多不足。江汉平原皮影戏,似乎已是属于父辈的儿时记忆,如此兼具趣味性与观赏性的艺术形式被人们逐渐遗忘,学生们对汉剧、武汉杖头木偶更是知之甚少。我想,应该让孩子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非遗文化活起来,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成为了我和同事们努力的新方向。

于是,我前往湖北潜江,几次登门拜访,请来了非遗传承人,在校园里上演了一场场“江汉平原皮影大戏”。十余年过去了,当时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眼睛里对艺术的向往仍令我记忆犹新。把大师请进校园,把老师送去非遗基地,从大师教学生,到老师学成归来再教学生——学校美术团队的所有老师都学会了皮影制作,年复一年播撒了成千上万颗火种。

如今,校园里与皮影、汉剧、木偶三大非遗相关的学生社团,已经细分到数十种品类,仅皮影一项,就包括皮影制作、配音、编剧、表演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接触到不同的课程,从低年级的欣赏、熏陶,到高年级的实践、创新。每月非遗课程走进常规课堂,在多学科教学中渗透校本课程。

英语课上,孩子们骄傲地用英文介绍自己参演的皮影剧目《闪闪的红星》。皮影教室成为不少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感受光影的艺术,在皮影人物的一颦一笑间,体悟摇曳在光影中的厚重文化。孩子们在学校特色美育中,逐渐成长为“小小非遗家”。在江岸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创新的模式和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兴趣,提升了审美能力。

刚刚毕业的宫承君同学,是汉剧《新鸡毛信》的小男主角,三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学校的汉剧社团。从戏曲小白到武汉市小小戏曲传承人,他明白了学习汉剧,不只是个人的兴趣,也肩负着传承的责任,赓续的不仅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祖国的热爱。

为学生营造幸福童年,为学生奠基幸福人生。学校招募能说会道“小先生”、选拔校级社团“小社长”、评选“小小非遗家”……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激励同学们在非遗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也能把学到的知识辐射到家庭、社区,乃至专业的大舞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贡献。

创客科技社团里,老师出了一个难题:如何把传统皮影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做一个磁悬浮的皮影花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做出的成品,成为校园文化展厅里最吸睛的展品。学校以信息技术赋能非遗课程,用智能化、现代化、互动化的新方法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云端数字资源库和声光电影音融合vr等新技术的互动性体验场馆,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地享受美,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非遗教育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创新美育推动我们走向未来。文化的魅力、美育的浸润,将在一年又一年中薪火相传。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东西湖区金银潭大道5号(临时)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