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54号提案的答复-j9国际站登录

j9国际站登录微博
j9国际站登录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54号提案的答复

2022-10-10 17:09
发文单位 武汉市教育局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10-10 17:09 效力状态 有效
主题分类 教育 索引号 010890019/2022-28600

一、已做工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全国、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着力把劳动教育作为深化“五育融合”的重要支点,撬动以劳育人取得积极进展。

(一)立足课堂,课程化推进。一是构建课程体系。我市将课程作为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键载体,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江岸区教育局编制《劳动教育规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鲜活范本。汉阳区教育局依托专业课程、专题课程、四季课程,推出《爱上劳动》区域劳动教育读本,促进全科渗透劳动教育。二是融入培养体系。我市将学生劳动实践情况记入综合素质评价,列为学生典型选树必要条件,在考试环节增加劳动教育考查比重,凸显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东西湖区教育局出台《劳动教育工作指南》,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加强综合性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强化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三是完善制度体系。我市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要点》《重点任务清单》,为市、区、校三级劳动教育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武昌区教育局从教育制度层面强化劳动教育,完善课程管理、队伍建设、资源共享、项目实施、品牌树立等方面制度,构筑新时代区域劳动教育新生态。

(二)知行合一,实践化推进。一是聚焦“怎样劳动”,制定清单。我市推出《武汉市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第一版)》,通过4大类、43项进阶性劳动实践任务,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行为、劳动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江汉区、汉阳区、黄陂区研发区级劳动教育实践清单,分年级设计主题式、项目式、分层式劳动教育内容,增强劳动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聚焦“去哪劳动”,丰富场所。打造9所省级劳动教育基地,联合市园林和林业局打造16个校园“梦想农场”,开辟劳动实践新天地。黄陂区在14个街乡场遴选劳动教育基地30余个,初步建起覆盖全域的劳动实践资源网络。汉阳区二桥中学、晴川初中莲花湖校区与周边企业、公园、工厂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学校专属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三是聚焦“精准劳动”,彰显特色。青山区发挥区域工业优势,开展以了解工业劳动成就、学习工业生产知识、参与工业生产劳动等为重点的工业劳动实践,创新劳动教育新样态。蔡甸区幸福路实验学校开展“三做”劳动实践(即“与美同在学会做”“与孝同在持续做”“与爱同在乐于做”),引导学生知劳尊劳爱劳。

(三)合力聚焦,协同化推进。一是场域协同。我市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织密劳动教育网络。市第十一滨江初级中学打通学生社区劳动实践通道,开展社区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宣传引导等活动,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通过家校携手,以“播种、观察、记录、收获、分享”为主线,组织植物栽培主题劳动教育活动,构建浸润式劳动教育场景。二是时域协同。我市鼓励中小学突破时空限制,统筹学期与假期、上学与放学、平时与节点、课内与课外,推进劳动教育不掉档不断线。江夏区、东湖风景区部分中小学将劳动教育和课后服务相结合,在“1 x”服务模式中注入劳动教育元素,既为“双减”赋能,更帮助学生扣好“劳动光荣”的扣子。三是领域协同。我市中小学以跨学科、跨场所、跨主体、跨行业为依托,突出学生实际和时代特征,促进学生体力、脑力、情感共融,身心全面发展。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统筹各学部,开展劳动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学会劳动生产到懂得劳动创造,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久久为功,长效化推进。一是教研支撑。市教科院构建“四专”(专业课堂、专题教研、专项培训、专门比赛)劳动教育教研模式,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教、研、培、赛” 纵深发展。洪山区教育局将劳动教育这一时代命题转化为重大课题,积极承担省、市劳动教育重点课题研究,选取中小学作为劳动教育实验校,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二是教师提能。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组建劳动教育“三群一组”(学校管理群、青年骨干群、教师群,学科中心组),自上而下梯队式培养教师队伍。市常青第一中学、市砺志中学从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做起,提高劳动教育施教水平。三是文化涵育。新洲区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厚植劳动文化,以劳动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群策群力推进劳动教育,组织编印《劳动教育专刊》等,形成学校、学段之间互学互鉴互进良好氛围。武汉西藏中学、各民族学校及西藏、新疆内高班,将劳动教育与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结合,加强各族学生集体劳动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下步工作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下一步,我局将着力把中小学劳动教育作为服务“五个中心”建设的新引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聚焦、培育时代新人的新靶点,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下足“五种功夫”,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在课程建设上用硬功。一是上好必修课。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南,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二是落实融合课。深度挖掘中小学不同学科课程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与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有效衔接。三是推出精品课。打磨劳动教育精品课,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发挥以点带面效应,为各学段上好高质量劳动教育课提供支持。

(二)在资源扩容上做细功。一是校内挖潜。通过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等途径,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建好校园劳动小基地、小园地、小阵地、小场地,保证校园劳动实践丰富开展。二是校外挖潜。管好用好9所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制定《武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指标(试行)》,加快建设全域覆盖的劳动教育资源网络。吸纳市域内都市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非遗传承、文化创意等方面可利用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创新性劳动实践需求。三是线上挖潜。依托武汉教育云平台,建构系统的精品劳动教育数字资源,拓展线下线上一体化资源供给新模式。

(三)在活动载体上见真功。一是打造以生活为源的劳动实践项目。聚焦日常生活劳动,通过学校(班级)生活劳动和家庭生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帮助学生扣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扣子。二是打造以社会为场的劳动实践项目。聚焦专题式生产劳动,以社会为场,通过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等生产劳动,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引导学生体认劳动奋斗之美、创造之美。三是打造以时节为引的劳动实践项目。聚焦主题式服务性劳动,以时节为引,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和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注重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他人和社会,强化社会责任感。

(四)在队伍建设上练内功。一是强师资。根据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并保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性。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利用少先队、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等各方面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及社会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二是强师能。在市、区、校三级教师培训中增加劳动教育内容,发挥通识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等作用,举办劳动教育教师实践技能创新大赛,引导教师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增强教师育劳意识和育劳能力。三是强教研。配好市、区劳动教育教研员,依托市、区、校教研力量和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专班,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课题研究、课例研磨,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强化互学互鉴、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

(五)在完善机制上下实功。一是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切实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统筹加强劳动教育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作为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选树的重要参考,营造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劳动教育共同体、协作体。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在区域、学段、校际、校企之间打造劳动教育共同体、协作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深入合作,拓宽劳动教育实践场域、时域和领域,共建共享劳动教育平台。三是繁荣校园劳动文化。将每年五月第二周设为全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周”,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举办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


武汉市教育局

2022930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东西湖区金银潭大道5号(临时)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