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j9国际站登录

j9国际站登录微博
j9国际站登录手机版
简体版|繁体版

《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

2015-11-04 15:44
来源:市教育局

为加快推进武汉教育现代化,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校办学水平,我们起草了《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提出修改建议,并于2015年11月30日前来函或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相关建议。

来函请寄:武汉市常青路58号武汉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请注明《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征求意见字样),邮政编码:430023。

电子邮箱

 

 

 

附件:《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


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


a级指标

b级指标

c级指标

a1

办学思想

b1

育人为本

c1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问津求真,追求卓越,立德树人”的武汉教育精神,树立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c2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和优质服务。

b2

促进公平

c3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学校基本价值取向,关爱每一位学生,均衡配置学校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学困生等帮扶制度,依法保障全体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b3

提升品质

c4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以高素质干部教师为主体,以优雅文化和独特品牌为表现,加强学校质量、内涵、特色建设,切实提升学校品质。

b4

改革创新

c5学校改革意识强,创新氛围浓,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创新举措和实效,改革的经验或案例在区级以上层面推介。

a2

依法治校

b5

建章立制

c6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据学校章程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校务公开制度、教代会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形成完备规范的制度体系。

b6

治理体系

c7建立决策科学、管理民主、参与广泛、监督有力、问责清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成立由举办者、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专业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健全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决策机制,明确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与校长的职权。

c8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发挥好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学校重大决策必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制度健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委员会意见。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活动。

b7

规范办学

c9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无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行为。

c10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地方课程,开设校本课程。严格执行教学用书及教辅资料使用规定,严格遵守学生在校作息时间,无乱发资料和违规补课行为。

c11均衡分班,不设重点班、快慢班,有条件的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数量合理,班额达标比例95%以上。

a3

队伍建设

b8

领导班子

c12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廉洁高效,在全校教职工中有较高威信。班子成员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

c13校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意识,熟悉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思路清晰,办学成绩显著。

a3

队伍建设

b9

教师队伍

c14师德高尚。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落实师德年度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评价等的首要内容。

c15业务精湛。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与开发能力、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成5年一周期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学校按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专任教师具有相应教师资格。

c16结构合理。合理补充教师,专任教师年龄、性别、职务、学历和学科结构合理。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量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c17充满活力。实施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含乡镇中心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落实专业技术职务(称)评聘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a4

素质教育
      

b10

有效德育

c18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夯实拓展学校德育工作阵地。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办好学生团校及高中学生业余党校。按照《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有效德育星级评价。

c19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和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发挥优秀班主任引领作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c20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积极拓展校内外教育资源,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c21加强学生心理状况科学监测,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b11

课程建设

c22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科学有序,课程实施载体建设形式多样。形成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

c23将现代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新成果及时恰当反映在学校课程中。课程内容的跨学科、综合化、人文性得到加强。

c24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品德、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安全、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资源。

b12

教学改革

c25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轻负高效”的特点。

c26教育科研制度健全,有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校本研修常态化,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广泛。

c27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注重探索并运用指导智力超常学生和学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有效方法。

b13

体卫艺教育

c28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组织好体育活动课;学生学会基本的锻炼方法,掌握2门以上的体育技能。

c29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学生健康档案齐全。近视新发病率、超重检出率、常见病发病率等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学校各项卫生制度齐全并落实到位,全面实行禁烟工作。学校应创建为湖北省健康促进学校。

c30深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掌握音乐、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学生掌握一门以上的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市、区以上组织的艺术竞赛和活动。


      
      

a5

办学条件

b14

校舍场地

c31校园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学校设计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的相关要求。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城市:小学7.2—10.0㎡/人,初中9.0—11.4㎡/人;农村:小学6.54—8.25㎡/人,初中8.56—10.0㎡/人)。

c32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年)》规定,有250米以上环形跑道运动场;每6个班级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体育场地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比例70%以上。

c33中心城区学校校园绿地率不低于25%,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新城区学校校园绿地率不低于3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树木花草搭配合理,四季有绿、四季飘香。

b15

教学装备

c3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中学:3500元以上;小学:3000元以上;中职5000元以上);体育器材达到《湖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比例的95%以上。

c35实验室、图书馆(室)及其他功能室齐全,环境布置能为学生创造探究氛围;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安全、充足,达到国家标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育装备管理科学规范,制度健全,使用效益明显,能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体验和探究平台,教育装备完好率和使用率达95%以上,使用台账清楚、全面。

a6

教育

信息化

b16

信息化

基础设施

c36建立学校教育资源数据系统,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达到100% ,互联网宽带接入良好。学生可用信息终端(计算机、智能终端)与学生比达到1:7。优质资源班班通比例100%。教师可用计算机与教师比达到1:1,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98%以上。

b17

信息化

资源应用

c37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规模化常态化应用。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数字化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信息化。

c38加强教师队伍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升。专任教师计算机与教师比达到1:1,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98%以上。教学、管理、j9国际站登录的技术支持人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标率98%以上。90%以上教师达到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学人员)》中级以上水平;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98%以上。

c39建有完善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教师、学生和学校资产信息入库率达100%,实现学校日常管理与家校联系全面信息化。

a7

校园文化

b18

精神文化

c40学校形成了全体师生认同和遵循的核心价值,确立了指引学校发展、激励师生行为的共同愿景,培育传承与创新结合、共性与个性兼备的学校精神。

c41注重追溯学校文化的根脉,寻找学校文化的基因,重视对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4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武汉地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a7

校园文化

b19

环境文化

c43校园环境整体布局得当,建筑规划合理,园林文化景观优美新颖,体现校园文化主题和地方人文特色,赋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

c44通过校园文化标识,引导师生明校训、知校史、唱校歌、升校旗、戴校徽,让可视的学校精神深入师生心灵。

c45校史陈列室、校园走廊等文化设施和广播站、校刊校报等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学校特有的历史、理念、愿景、追求蕴含在人文环境建设之中,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和文化气质。

b20

行为文化

c46深化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发挥书记校(园)长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培育和形成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校风,治学严谨、教学相长的教风,勤思乐学、守信善疑的学风,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班风。

c47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师生共同制定班训、班歌和班级公约,建好图书角(主题墙、活动区角),办好黑板报,积极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园)关系。

a8

开放办学

b21

与学校社区

的合作交流

c48建立与家庭、社会沟通及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社区、社会教育资源,积极拓宽教育途径,改善外部育人环境,形成育人活力。积极组织家访、校园开放日、家长课堂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

c49充分利用少年宫、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社区、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c50有条件的对社会开放部分教育资源,使学校成为社区、社会文化活动重要场所,积极弘扬传播主流文化。

b22

与国内学校的合作交流

c51积极与本市及国内其他地区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建立校际间教研共同体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校际交流进一步丰富校本教研内涵,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建立城乡学校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均衡发展。

b23

国际合作交流

c52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开展友好交流窗口学校建设试点,有效组织人员交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

c53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开设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开展跨国文化、体育、艺术交流活动,增进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国际交流能力。

c54完善涉外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在汉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子女就读我市中小学提供便利(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a9

办学成效

b24

教育质量

c55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行为习惯良好、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学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具有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的文明素质,现代公民意识与素质逐步增强。具有基本的是非分辨能力与良好的个人品质。

c56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具有主动性,逐步规划学习与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科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学业成绩有进步;学生在各学科上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各学科成绩均衡发展。学生没有明显的偏科现象。

c57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卫生习惯与体育锻炼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课与课外锻炼,能基本掌握至少两项的体育运动技能;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的合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不低于25%;教育引导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发展良好,能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较好的情绪调节、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能力。

c58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学校兴趣社团活动,得到了锻炼成长;大多数学生能依照自身兴趣,参加体育、艺术或科技创新等活动并获得较好成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体育、艺术或科技创新等活动并;学生掌握一门以上的艺术特长。

c59按教育部门规定严格遵守学生的作息时间,严格规范考试制度,完善教学常规,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学生课业负担适当。

b25

办学特色

c60有独特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具有先进性、稳定性、整体性。学校教育形成品牌,在区域内有广泛影响力。学校师生充分享受特色教育资源。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特色活动,学生参与面广。

b26

示范引领

c61学校是所在区域践行教育公平、实施优质均衡发展的典范,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科研的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推进者,有经验在市、区级以上区域推广,有一定影响力。

c62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骨干教师的人数与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并在教学中发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b27

社会评价

c63学生热爱学校,学习积极性高,踊跃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努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学生对学校评价的总体满意度98%以上。

c64教职工热爱本职岗位,工作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现代化建设,维护学校荣誉,具有职业幸福感达到90%以上。

c65家长积极支持学校工作,踊跃参与家长委员会活动,主动为学校建言献策,维护学校声誉,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达85%以上。

c66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会议交流、现场观摩、专题推介和表彰奖励等多种形式推广现代化建设成就。

c67学校有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广推荐的办学经验,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和教育科研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高于本标准评估值的,作为奖励性加分项目酌情考虑。


相关文档


主办单位:武汉市教育局

地址:东西湖区金银潭大道5号(临时)

联系电话:65608435、65608407(夜间、节假日)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000014

网站icp备案号:

网站地图